當前,“互聯網+快遞”正逐漸成為快遞業的發展方向,雙贏產業強強聯合背后,快遞領域的犯罪活動卻日益猖獗,而無錫市濱湖區檢察院早有警覺,“案中”守護起“剁手黨們”的交易安全,并從網絡監管、制度執行、快遞企業自身管理等環節逐一化解犯罪招數。近日,濱湖區檢察院在加大打擊快遞領域犯罪力度的同時,還發布了預防快遞犯罪的指南。
以“通廁器”為名
槍支拆成配件通過快遞寄送
2017年3月,無錫市濱湖區檢察院辦理了一起非法買賣槍支案,犯罪嫌疑人盛欣鑫在淘寶網上售賣槍支,先后3次將3支仿真槍,以“通廁器”為名,不同程度拆成配件通過快遞寄送。直至案發,來自全國不同地域的3名買家均已“確認收貨”,并通過觀看盛提供的視頻演示或自行摸索,將零件組裝成整槍,盛也以此非法獲利4000余元。2017年8月,該院提起公訴后,法院以非法買賣槍支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
“在快遞領域犯罪的交易鏈上,網絡是前端,快遞則是交易的助推器。而本案中,相關部門竟然都沒能發現和制止犯罪行為!但凡一開始監管到位,即使到了網絡交易階段也能迅速阻斷犯罪。”辦案檢察官陸光曦表示。
近兩年來,濱湖區檢察院辦理快遞領域犯罪案件10件12人,呈現出快遞運輸槍支彈藥、易燃易爆、假冒偽劣、有毒有害等違禁品、危險品案件多發態勢,網購與快遞本無過錯,而監察環節漏洞頻出,才讓不法分子鉆了空子,快遞“不定時炸彈”, 成為了影響社會安全穩定的隱患。
違禁品“流來流去”
快遞竟成了“綠色通道”
經過對類似現象調研分析,濱湖區檢察院還發現,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爆發式增長,快遞行業也隨之進入快速發展期,而與之配套的保障措施卻起步緩慢。快遞行業雖不乏“實名登記”“、“開箱驗視”等行業規定,但實踐中并沒有得到嚴格執行,才使得犯罪分子有機可乘。
事實上,目前層出不窮的快遞公司看似井井有條,而仍有部分游離在監管邊緣外,奉行“來件必收,有件必寄”的客戶準則;有的快遞企業缺乏專業安檢設備,員工對承運包裹的安全性僅憑“肉眼”觀察、靠經驗判斷。如此一來,行業秩序的保障儼然成為了一紙空文。
如在該院辦理的薛金新販賣毒品一案中,快遞居然成了違禁品流通的“綠色通道”。該快遞公司既沒有按照規定進行安檢,也沒有審核寄件人身份證信息,即便提供了虛假的送件地址、電話號碼,也絲毫不影響毒品等違禁品“暢通”送達。
“遇上這類案件,我們偵查案件也有難度。快遞行業本身有著區域跨度大、寄遞周期短、快件運量大等特點,同時犯罪分子能通過異常的物流信息,敏銳地覺察風險,從而丟貨保人,更不用說在快遞單上填寫的是虛假身份信息。人貨分離、人款分離,大大降低了犯罪分子被抓風險。” 因此,辦案人員更加深知,倘若檢察機關后發制人,快遞領域的交易安全將更加難以得到保障。
快遞企業管理缺失
快件被盜時有發生
不止如此,消費者最擔心的,恐怕就是快件被盜。在楊安強盜竊案中,犯罪分子注意到該快遞車未上鎖,趁快遞員送快件上樓的間隙,竟然竊走送快遞的電動三輪車1輛及車上的快遞貨物30余件。
快遞失竊的案情往往并不復雜,可暴露出的快遞公司內部人員錄用、送達保障問題卻亂象叢生。在一起某快遞公司員工盜竊案中,送貨員高鵬、駕駛員高攀、掃描員袁歡歡,相互勾結監守自盜,以合謀刪除貨物信息的方式盜竊托運人價值3萬余元的服裝。
“快遞業入行起點低,許多代辦點是加盟性質的,一方面員工素質良莠不齊,監守自盜時有發生,另一方面運輸環節的安全管理松散,易被不法分子尾隨伺機盜件。這都需要快遞企業自身加強管理。如對不合規的加盟代辦點進行關停整頓,提高快遞人員招錄門檻,建立嚴格的收寄驗視制度,所有快遞收件環節都應配備必要的安檢設備和身份核實設備等。”該院公訴科負責人胡穎表示。
濱湖區檢察院副檢察長丁宏偉指出,公安、網信等部門應加強對各類電商、網絡通訊平臺的技術巡查和監控力度,提高硬件裝備和軟件技術的智能識別能力,及時發現和阻斷快遞違禁品、危險品的信息發布、交易渠道,加強網絡監管。此外,郵政等快遞行業監管部門應完善監督機制,督促相關快遞企業落實快遞實名登記、收寄驗視等制度。建立“黑名單”制度,對未能落實“開箱驗視”、“實名制”的快遞企業,根據規定給予相應的懲戒和通報,確保各項安全檢查制度在每一個快遞收寄環節都落實到位。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