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全球的科技革命潮流中,亞馬遜無疑走在最前列。盡管亞馬遜在中國的發展一直不溫不火,但放眼全球,亞馬遜仍當屬全球電商NO.1。本文通過案例深度解析Amazon Key給電商、物流帶來怎樣的全新思考?
10月25日晚,亞馬遜宣布正式推出智能黑科技系統“Amazon Key”(簡稱亞馬遜鑰匙),并表示該項服務目前只對Amazon Prime會員開放,將于11月8日在美國37個地區上線。“Amazon Key”服務一爆出,引起中國國內眾多媒體報道,“家里沒人,快遞員入戶”、“無人在家,快遞也能進門”......
但少有人以此為切入點,深度洞察亞馬遜的商業布局,解讀Amazon Key給中國的電商、物流帶來怎樣的全新思考。本文將對此做簡要分析,歡迎同行拍磚。
一、透視:黑科技Amazon Key
(一)揭秘黑科技Amazon Key智能系統的服務構成
1.軟件應用:亞馬遜專門上線的APP“Amazon Key App”;
2.硬件設備:由智能門鎖與Alexa Cloud Cam安全攝像頭組成;
消費者需要注冊Amazon Key的會員,綁定軟件應用與硬件設備,實現物聯鏈接,才能通過Amazon Key app享受自動控制開關的上門服務。
(二)目前Amazon Key的應用場景流程
用戶可以遠程實時監控,打開密碼鎖讓快遞人員把物品送到他們家中;或者創建臨時密碼,來允許好友和其他服務人員進入室內;Alexa Cloud Cam安全攝像頭進行監控;此外,當有入侵者闖入時,系統會發出警報。
(三)具體到特定場景的使用效果
1.消費者在Amazon官網購買商品時,可選擇“In-Home Delivery”(進門派送)。
當亞馬遜的快遞員將包裹送到用戶門口時,快遞員可以通過手機掃描標簽然后申請進入用戶家中;用戶的iPhone或安卓手機會收到一條APP的推送通知提醒;系統會自動打開用戶家門鎖(無需密碼),并同時打開Alexa Cloud Cam安全攝像頭,然后快遞員打開門并且將包裹放入用戶家中。
離開后快遞員可以再次點擊手機來鎖上門。而快遞接收人會全程接到物流提醒,包括一段標記時間的記錄,并可以通過APP實時觀看快遞員的投放過程或者事后觀看錄像。
這里備注解釋下:在整個過程中,快遞接收人也可選擇不讓快遞員進入其家中。
2.用戶在網上選擇上門服務時,點擊“Provide Access with amazon key”(可以通過Amazon Key進入)上門服務者打開智能門鎖完成進門服務。
這一點,業內專家黃剛老師曾點評:這背后的價值是用物聯網技術建立的用戶信任;提供一系列的用戶服務;沉淀出大數據對用戶需求的分析。
其認為亞馬遜的定位是成為你生活的智能管家。“這樣一來,連接的上門服務就多了,保潔、遛狗、家教、外燴(讓廚師在你回家前燒好菜、擺上桌,跟女友回家就燭光晚餐),完全從賣貨平臺轉型智能管家!”
二、揭秘Amazon Key背后亞馬遜的商業邏輯
(亞馬遜“飛輪”效應)
“每一件事物背后都有其商業的邏輯。”
為什么亞馬遜會選擇推出這套智能系統“Amazon Key”?下面將從物流、商業2個視角來揭開亞馬遜的背后邏輯!
(一)物流是初衷,通過加強用戶體驗,完善最后一公里投遞體系
無論是從視頻的第一個場景切入,還是亞馬遜官方介紹,Amazon Key的初衷是將針對亞馬遜自身的物流網絡Amazon Logistics,提供入戶投遞的服務,極大解決一直困擾物流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米的世界性投遞難題:“快遞到家了,家里沒人簽收怎么辦”。
盡管針對“快遞到了人卻不在家”的場景痛點,國內外電商企業相繼推出“準時達”、“預約送貨”、“智能自提柜”、“驛站簽收”等方式解決,但Amazon Key提供了“智能開鎖,入戶投遞”的顛覆性創新,打破了“無人在家,無法簽收”的最后一米的投遞區域隔離問題(一門之隔),這無疑給當下全球的物流最后一公里投遞提供了全新的視野!
其實為了加強用戶的最后一公里物流體驗,Amazon logistic已經將更多的快遞物流業務掌控在自己手中,讓送貨服務盡善盡美。
除了即將上市的Amazon Key,早在2013年12月,亞馬遜率先提出了“無人機送貨”的前沿理念,并創建了無人機送貨項目“Prime Air”。近日更是獲悉,亞馬遜發力全面布局智能儲物柜,與全美多家物業管理公司(如AvalonBayCommunities、Equity Residential等)和產權所有方簽訂合同,為全美85萬住戶安裝儲物柜,提供自動化的解決方案。
根據合作協議,物業須向亞馬遜支付10000至20000美元以購買儲物柜,這看出美國與中國國內的智能快遞柜市場存在明顯的差距。
此外,亞馬遜物流未來的規劃方面,其想象力確實領跑全球。我們來梳理下亞馬遜物流未來綜合的配送網絡生態是如何構建的:
1.水平方向:陸網
可變車道:提出一種集中的道路管理系統,可以與多部自動駕駛汽車進行信息交流,對車輛的移動進行大規模協調,屆時汽車可依據交通流量改變方向。
(亞馬遜“可變車道”規劃)
2.地下方向:地下隧道管道送貨網絡
地下隧道管道送貨網絡:將送貨網絡鋪設在地下,以避免道路擁堵造成的效率底下,縮短送貨時間。
(亞馬遜“地下隧道管道送貨網絡”展示)
3.空網布局
空中物流中心:在指定區域的上空建立一種懸浮倉,然后用一種小型的接駁“飛船”將貨物運送到目標地附近的懸浮倉,用無人機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
4.無人機送貨集群
用小型四軸無人機組成“巨型運輸機”集群,根據需要進行不同的排列,形成不同的形狀和矩陣,滿足不同形狀、尺寸貨物的運輸需求。
(二)謀劃未來商業,布局用戶數據
未來的商業,數據將是重要的資源,亞馬遜以此為切入點,謀求占領消費者的心智位置。同時還可進軍智能安全領域,構建基于家庭為單位的用戶畫像數據。
Amazon Key作為亞馬遜Smart Home(智能家居)的最新布局,通過智能門鎖與安全攝像頭構建起家庭智能安全體系,充分顯示了亞馬遜已經具備進軍智能安全領域的能力;這也是亞馬遜繼Amazon Echo智能音響后在智能家居生態的重要一員。
展望未來的商業,Amazon Key不僅是打破快遞入戶投遞的世界難題,更是為上門到家服務創造了極佳便利,“用戶網上訂服務,服務者到家服務,遠程開鎖,全程實時監控”,消費者一鍵連接上門的服務可觸及到保潔、遛狗、家教、外燴、維修等一系列生活服務。
Amazon Key背后所帶來的巨大商業價值是:
1.連接服務,賦能Amazon Prime會員體系
Amazon Prime會員體系是亞馬遜會員服務體系的核心,每年給亞馬遜帶來數十億美元的營收;2016年給亞馬遜帶來64億美元營收,截止2017年6月30日,全球的Prime會員近8400萬,具體會員數量增長如圖7所示:
(亞馬遜Amazon Prime Menbers(2015-2017))
2.搭建用戶信任,沉淀用戶數據
首先通過物聯網、移動互聯搭建用戶信任自不必細說。更加值得關注的是:沉淀用戶數據。
Alexa Cloud Cam安全攝像頭未來可進行以家庭為單位的基于家庭場景的用戶數據捕捉(如家庭人數、家庭環境、成員衣食住…),沉淀大量的動態數據,構建更立體的用戶/家庭畫像圖譜,精準匹配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三、Amazon Key面臨的問題
每一個新事物的出現,似乎都會引來絕大多數人對其可行性的批判。梳理下擺在Amazon Key眼前的2大問題:
1.成本和普及度問題
Amazon Key整套系統定價249.99美元。國內不少人直接拿國外售價對比國內市面上1600元左右的智能家庭攝像頭,不過從成本上來說,這顯然不是一回事,簡單的例子:IPhone系列國外售價與國內售價的差異性。
然而盡管近年來人工智能科技飛快發展,但是目前人工智能在家庭智能安全市場上還是處于發展初期,使用的人群更多是家庭式的白領階層以上。
從定價與聚焦人群來說,應用普及度還是相對較低,用戶消費習慣還需要慢慢培養;目前中國國內的家庭智能安全更多出發點是基于老人、兒童的安全監護。
2.家庭安全問題
“無人在家,快遞進門”等消費場景讓不少人擔心服務者可隨意進門,易出現偷竊行為,缺乏安全感。這里需要補充的點:
1)基于用戶端:消費者可在Amazon Key設置不允許進門;此外,消費者可通過App實時獲取信息、視頻監控,系統自身具備報警功能。
2)對于上門服務者的要求:上門服務者的實名制認證、服務滿意度信任累計,對服務者素質提出更嚴苛的要求。
亞馬遜的科技產品、服務基本在國外得到充分的試水應用;但到了中國,國際巨頭水土不服,落地效果往往不佳;比如在全球得到無比稱贊的Amazon Prime會員體系。亞馬遜的科技革命,更多的是從視野上,從思路上給國內的商業、電商物流帶來新的啟發!Amazon Key又會給中國的電商、物流帶來哪些全新啟發?
四、值得我們學習的幾個點
聚焦全球視野,亞馬遜被譽為披著零售外衣的物流公司、科技公司。
亞馬遜的每一次科技變革,似乎都會給中國的商業、尤其是電商物流行業,乃至全球帶來全新的革命性的認知!下面細數盤點:
1.智能音響
Amazon Echo智能音響,掀起全球智能音響的變革。
2.關于書的顛覆體驗
Amazon Kindle顛覆傳統實體書閱讀;Amazon Book布局線下書店,掀起書店新零售。
3.智能倉儲
2012年,亞馬遜布局智能倉儲,當時以7.75億美元收購KIVA機器人公司。KIVA系統作業效率要比傳統的物流作業提升2-4倍,機器人每小時可跑30英里,準確率達到99.99%。
2015年底,國內電商、快遞企業爭相對標亞馬遜物流逐步試水智能分揀機器人;2016年雙11,各大快遞企業紛紛實戰運用;2017年,國內智能倉儲領域備受資本追捧:阿里投資快倉、鯨倉等。聚焦2017年雙11,菜鳥心怡科技、京東無人倉、蘇寧智慧云倉、順豐、“三通一達”等電商、物流企業大范圍使用智能倉儲機器人......
4.無人機
2013年,亞馬遜首次推出無人機配送“Amazon Prime Air”,掀起全球無人機在物流配送的場景應用;此后,涌現出DHL“Parcelcopters”無人直升機、順豐無人機、京東無人機……
5.新零售
2016年底,亞馬遜推出新零售概念店“Amazon Go”,瞬時火爆全球;此后不到6個月,中國全面掀起無人便利店的風潮,相繼涌現出一大批無人便利店:阿里“淘咖啡”、京東無人超市、繽果盒子、F5便利店、Take Go、EAT BOX……
這次亞馬遜新推出的Amazon Key,將給國內智能家居、電商物流這2大領域帶來新一輪思考:
(一)新啟發:未來電商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開門而入”
聚焦當下,國內電商、快遞的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模式:快遞+無人機+眾包物流+智能快遞柜+快遞自提點/驛站+小區物業/便利店(到店自提)。
針對C端,最后一公里配送最理想的投遞方式是一次投遞成功(快遞到家,有人簽收);但事實往往事愿人為,經常出現的現象是快遞小哥配送到家,因為無人在家產生二次配送或只能就近儲遞,因此智能快遞柜、快遞自提點/驛站、小區物業/便利店存放才孕育而生。
Amazon Key打破傳統的認知:所有的二次投遞/就近儲遞的本質是快遞小哥無法在無人在家的情況下進門放件。Amazon Key的出現,將引導國內的電商企業、快遞企業向如何實現安全進門的方向思考。亞馬遜能夠實現這樣的布局,主要是基于亞馬遜融合高新科技、智能家居、自建物流等多維度的生態布局,無論是系統、硬件設備,還是物流服務,亞馬遜都是自家掌控;縱觀國內的各大企業,未來具備這樣能力的會有哪幾家?
阿里?京東?順豐?
以上的所有企業都某種程度欠缺在智能家居生態上的深度布局;也許阿里、京東會在3-5年后實現,順豐可能更多的充當優質快遞配送服務商。
目前國內智能家居生態布局方面小米是領跑者:系統+硬件設備,但它需要思考如何連接更多的到家服務、與優質物流快遞服務商合作。
Amazon Key的出現,會讓智能快遞柜、快遞自提點等消亡嗎?不會。Amazon Key更多的是未來的趨勢,但不是當下的主流。看看亞馬遜,上面內容已經提及到:亞馬遜在上市Amazon Key的同時全面布局80萬智能儲物柜,構建復雜的最后一公里投遞生態體系。
(二)新出發:智能家居生態,數據沉淀用戶畫像,精準匹配需求
Amazon Key可被定義為智能家居的生活管家,其安全攝像頭全面捕捉以家庭單位為主的動態消費數據,通過沉淀的海量數據,分析出家庭及家庭成員的用戶消費畫像,根據消費者的喜愛需求連接亞馬遜商城,智能精準匹配商品、服務。這給國內的智能家居生態的引領者小米也許有全新的思考。
目前在小米新零售布局下,“米家”APP連接軟件、智能硬件;米家有品作為眾籌和篩選爆品的平臺,擁有20000種商品;小米3C新零售的小米之家未來更被定義為生活百貨類平臺……從小米的戰略打法來看,隱約有亞馬遜的身法。小米智能生態,未來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通過小米智能家居系列產品全方位捕捉基于家庭場景的用戶數據,積累海量數據,構建家庭單位的用戶畫像圖譜,精準匹配需求,智能推薦商品……
綜述:
在全球的科技革命潮流中,亞馬遜無疑走在最前列。盡管亞馬遜在中國的發展一直不溫不火,但放眼全球,亞馬遜仍當屬全球電商NO.1。亞馬遜在科技革命的領跑,讓很多人感嘆:阿里短時間很難超過亞馬遜,京東就更不用說......不過阿里在今年云棲大會上公開3年1000億“達摩學院”計劃,也顯示了阿里走向全球科技研發的前沿隊列的決心與雄心。
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特定的產物,如今,技術創新驅動商業變革、場景變革!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