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第11屆中國食材電商節上,叮咚買菜旗下的朝氣鮮食第一次對外發布,同時宣布將在2023年賣出1個億。
這一消息一出,消費者們將眼光放在了“換賽道”之上。許多人問,每日優鮮之后,叮咚買菜也要退出生鮮行業了嗎?
在經歷了2022年的行業大洗牌之后,2023年生鮮板塊的所剩無幾的幾位參與者中,叮咚買菜是第一個提出布局預制菜,要增加贏利點,積極實現銷售目標的企業。
有雄心固然是好事,但市場還會給叮咚買菜多少時間?
縮減規模,換取利潤
2022年第四季度,叮咚買菜終于迎來了單季度GAAP(一般公認會計原則)凈利潤轉正,GAAP凈利潤為0.5億元,經過了6年的虧損之后,實現了全面盈利。
根據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12月,叮咚買菜全年實現GMV(商業交易總額) 262.48億元,客單價74.5元,營業收入242.21億元。
作為生鮮行業的代表企業,和叮咚買菜一樣采用前置倉的每日優鮮,已經倒在了2022年,叮咚買菜為何能在這場轟轟烈烈的生鮮大戰中活下來?
叮咚買菜生存的原因可以歸結于縮減規模,收緊褲腰帶,來換取生存空間。
2022年8月,叮咚買菜從廈門、中山、唐山等業績不好的城市撤出,將戰略中心放在以上海為中心的一二線城市。采取裁員、降低履約費用、提高價格等方式來控制成本,提高叮咚買菜的利潤。
2021年,叮咚買菜花費72.725億元用于租賃費用、物流費用、騎手和工人的外包費用在內的履行費用,2022年,這一部分的費用下降到61.149億元,同比下降了15.9%。這一部分費用占總收入的比重從2021的36.1%下降到了2022年的25.2%。
在可控的成本中降幅最多的是叮咚買菜支付給外包商的外包費用。2020年,叮咚買菜的外包費用為25.154億元,2021年該數字高達42.66億元,2022年的外包費用降低至33.821億元,外包費用占總履行費用的一半以上,不過呈現出逐漸降低的趨勢,比例從2020年的62.2%下降到55.3%。
這同樣得益于叮咚買菜一步一步扎實擴張,將公司服務范圍進一步集中化、流水線化,效率提高,平臺變大,叮咚買菜的議價能力進一步提高。
如今,叮咚買菜在全國擁有1100家前置倉,其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深圳、成都等消費較高,年輕人較為聚集的地區。雖然從布局廣度來說,叮咚買菜的確是收縮了,但沒有這種有選擇的“收縮規模”,叮咚買菜也無法迎來第一個盈利季度。
降低成本,控制規模是節流,這種方式的盈利/能夠體現叮咚買菜控制成本的能力。但也有不少投資者詢問:除了生鮮之外,叮咚買菜還能用什么方式來拉高估值,留住投資者呢?
預制菜,拯救叮咚買菜?
在最近召開的“中國食材電商節”的展會上,叮咚買菜的新品牌“朝氣鮮食”向公眾亮相,并且定下了2023年賣出一個億的計劃。
預制菜行業從2020年開始就深受資本的追捧。已經達到千億規模的預制菜市場,根據預測將在2026年達到萬億規模。借此東風,叮咚買菜從三年前開始籌備預制菜行業。
目前,叮咚買菜成立了一個獨立的“快手菜”部門。據了解,叮咚買菜有四家預制菜自營工廠,也推出了“叮咚好食光”等多個自有品牌,但是如今都沒有掀起什么水花。
預制菜行業看似是一個規模巨大的市場,但無形之中對參與的企業有非常高的準入要求,高門檻成為很多躍躍欲試品牌的痛點。
要求完整的產業鏈,強大的供應鏈,保證運輸過程中的食品安全……這些都是預制菜行業必須面對的挑戰。
2022年,叮咚買菜就因為食材問題頻頻被消費者投訴,甚至因為食材的不規范操作和食材衛生標準不達標而被罰款。例如用死魚冒充活魚,螃蟹體內的有害物質超標等問題。
對于叮咚買菜這樣的生鮮企業來說,如果食品安全都沒有辦法達到保證的話,預制菜品牌就算推出也會被消費者質疑。
同樣,因為生鮮部分才剛剛開始盈利,要如何在副業預制菜行業上有大手筆的投入似乎是天方夜譚。
想要創造另一個營收增長點是好事,預制菜也是可以嘗試的方向。但在新消費潮消退的過程里,預制菜行業本身已經岌岌可危,貿然進入可能對叮咚買菜來說,并不是一個好選擇。
硝煙散去,活下去才是大事
2018年,叮咚買菜先后完成了6輪融資,其中過往的投資者包括了高榕資本、達晨創投、紅杉中國、今日資本、華人文化基金等。2021年,叮咚買菜完成7億美元的D輪融資;6月,叮咚買菜宣布完成3.3億美元的D+輪融資。
6月9日,叮咚買菜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IPO上市申請文件,6月21日,叮咚買菜正式登陸紐交所,但叮咚買菜的股價在一年內持續暴跌,其總市值蒸發了約三百多億人民幣。
在叮咚買菜宣布第一個季度盈利之后,叮咚買菜的股價大漲20%;好景不長,第二天第三天,叮咚買菜連續下跌16%和13%,好不容易漲起來的股價又重新跌回去了。
跌跌不休的股價,未被印證的盈利方式,叮咚買菜雖然迎來第一個盈利季度,但市場的質疑聲仍然未停止。
內憂不停,外患也接踵而至。
同樣以前置倉模式的美團買菜已經在尋找全新的銷售方式,即布局即使零售“閃電倉”。在美團強大的算法和完備的物流體系之下,2022年美團買菜的業務增速已經超過30%。
2023年春節,京東的生鮮業務也開始發力。作為京東到家的重要一部分,京東買菜已經以優質產品打響名號。
不僅如此,盒馬生鮮也在持續探索全新的門店模式和銷售模式。例如開出盒馬折扣門店(盒馬outlet店)來吸引更廣大的消費者;高頻次的推出盒馬新品,和各種品牌進行聯名等等,都被認定是盒馬搶占生鮮市場的重要舉措。
叮咚買菜從一家創業型平臺,發展到如今迎來首個盈利季度,這其中的各種挑戰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后疫情時代,作為為數不多的品牌,要如何和大資本支持的京東、美團和盒馬等生鮮平臺競爭市場,差異化經營仍是唯一的路徑。
勒緊褲腰帶的日子,叮咚買菜還需再維持一段時間。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