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AI,AMR行業同樣也在關心著上億消費者的消費體驗,具體體現在快遞業務量的變化上。
根據央視新聞報道的估算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即時配送的訂單超過400億單,同比增長30%左右,市場規模達到約2000億元。此外,今年2月以來,全國日均快遞業務量超過3.3億件。
往回看,我國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千億級別實際上是在2021年,全年快遞業務量達1083億件,同比增長29.9%。以此來看,2020-2022年快遞業務量的跨度是巨大的。
而在快遞業務量提升的背后是“半日達”、“次日達”的提速,而“半日達”、“次日達”日益高效的背后,則是中國物流機器人的普及。
數據來源:中經數據
隨著電商、物流業的發展,海柔創新、新松、快倉、極智嘉、??低暤认群筮M入AGV研發與制造領域。但不得不提的是,目前物流機器人的滲透率仍然很低。
睿工業MIR在月初發布了《2022年工業機器人賽道融資情況深度分析》,根據報告顯示,物流行業2023年快遞的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但整個行業仍面臨效率低下、工作環境惡劣、安全和質量事故頻發的通病。
而作為解決方案的智能化、無人化運營的滲透率極低,僅約3%左右。
這不僅僅是國內物流機器人的產能問題,更是具體到應用端,物流機器人昂貴的成本問題。
國產物流機器人開始流行
根據“中國制造2025”的政策優勢,倉儲物流機器人已經被列入十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
某種程度上,賽道的可發展性,市場的關注往往在政策之上,于是在物流機器人這個行業里,投資事件數早在2021年已經達到72起,較2020年上升了14起。截至2022年9月,中國物流機器人行業投資事件數達到46起。
市場也一度對該賽道進行了分析,預估2027年用于訂單履行的倉儲物流機器人部署量將占全部移動機器人(AGV&AMR)總部署量的73%。
如果結合國內產業鏈的情況來看,國內市場的覆蓋速度實際上有待進一步考察。
首先,核心零部件價格居高不下,國產企業在核心零部件上有明顯的不足。在核心零部件上,由于技術含量高、開發難度大,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占到產品整體的70%以上。
基于此,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在倉儲物流機器人產業鏈中的議價能力也是最強的。
不過,雖然國內已經擁有超過3000家與之相關的工業機器人企業,但真正聚焦在核心零部件專利上的企業少之又少。
直白一點來說,中國企業大多集中在集成端承擔系統二次開發、定制部件和售后服務等附加值低的工作。與核心零部件所相反的是,由于壁壘較低,集成端的議價能力十分有限。
其次,在產品制造上,由于技術水平的限制,系統集成商一般是從國外購買機器人整機,然后根據不同行業或客戶的需求,制定符合生產需求的解決方案。
極智嘉就是其中之一。極智嘉是一家全球AMR市場份額位居世界第一的智能機器人企業,在全球自主移動機器人(AMR)領域占有率超過10%,連續4年居于榜首,主要為各大企業提供物流機器人產品和解決方案。
在公司性質上,與其說極智嘉是一家智能機器人企業,不如說是倉儲機器人的方案提供商。原因在于,極智嘉之所以在全球AMR領域站穩腳跟,更多是在于其推出的“All-in-One貨到人”解決方案。
而該解決方案具備著高人效、高存儲、高吞吐、高柔性等屬性。其中最關鍵的是在于“高柔性”,通過分布式的系統、標準化機器人以及智能的軟件算法,可以更為靈活地適配各種業務需求。
基于此,極智嘉在解決方案的全面性、產品的優勢上,相對于競品來說具有一定的優勢。據了解,極智嘉2022年營收超10億元。
不過,在國內市場營收達到10億元的移動機器人公司,不止極智嘉一家,2022年營收超過10億元的移動機器人公司還包括海康機器人與海柔創新。
但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在解決方案以外,極智嘉、??祫撔隆⒑H釀撔碌葒鴥葯C器人企業并沒有掌握物流機器人真正的核心技術。
可以說,近年來在機器人行業里,最大主題一直是國產替代和打破外資壟斷。
不過,中國倉儲物流機器人行業發展時間較短,大部分的倉儲物流機器人廠商成立時間不超過5年,無論是對內亦或是對外,仍然需要面對大量的挑戰。
智能與成本難以兼得
根據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物流機器人銷量達7.2萬臺,同比增長75.61%。
如果目前市場已經進入到大規模應用階段,那么以2021年注冊的2663家企業,以及亞馬遜20個物流中心總共配備了4.5萬臺機器人的數量來看,國內年銷量7.2萬臺顯然太少了。
如果說國內物流機器人的應用低下,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是應用成本處于高位,那么對于大型企業來說,就是智能化程度還有待完善提高。
畢竟在大倉儲需求量大的同時,需要購買智能物流機器人也需要較大的成本。
以AMR為例,一個激光雷達的價格從兩三萬到數十萬不等,除此之外還需要考慮各種控制、定位技術模塊的成本。以載重為1噸的標準AGV叉車為例價格普遍在40-70萬元/臺。
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無論是隨著產品結構變化亦或是后期跨行業來說,占運營投入較大的智能物流機器人設備,也是作為物流適配升級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在數字經濟、云計算的發展下,實際上市場的數字化迭代是非常快的。
比方說在家電家居行業,在家電行業進入智能化時代后,各類網紅家電、產品的外在形態,千變化萬,行業產品更新換代最頻繁。
而產品形態的變化以及迭代,某種程度上也反應到倉儲的布局上,除了目前具有一定優勢的高柔性外,可能還需要實時改進的物流機器人自身更多元的揀貨形態。
畢竟,進行常規的移動只不過是移動機器人(AMR/AGV)的屬性之一,作為執行物流領域的機器人,智能化也是最主要的一部分。
比方說,解決在多場景運行下的反應能力不足;機器人功能不全,障礙物識別存在盲區;機器人帶載運行穩定性差,容易出現無法舉升貨架或行駛軌跡偏移等嚴重問題。
更重要的是,機器人制造商服務水平相比工業發達國家的來說還有很大差距,還需要進一步提升系統穩定性以及減少機器人故障率。
然而這些幾乎都涉及到導航定位技術、運動控制技術、自動駕駛技術以及多機器人集群控制技術等關鍵技術。在市場發展前期,智能化改進無疑也影響著廠商對成本的控制。
此外,真正適配于中小企業的智能倉儲設備以及解決方案極少。
因為現實情況里,因為物流機器人系統前期投入較大,加之物流機器人解決方案專業門檻較高,大多數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面對愈發不確定的外部環境和經濟轉型的加速換擋,對其應用望而卻步。
而中小企業的應用適配率,反過來也在影響著物流機器人設備商在中小企業上的發展。
國內市場應用場景受限
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國物流機器人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規劃建議報告》顯示,從行業應用結構來看,汽車工業、家電制造和電商倉儲物流是物流機器人最主要的應用領域,占比合計達60%以上。
其中汽車工業占比最高,為24%;其次為家電制造和電商倉儲物流,占比分別為22%和15%。
然而,國內物流機器人廠商幾乎都在做大企業的智能倉儲,相對而言產品設計也更多的聚焦在大企業智能倉儲上。
這不僅對中小企業的需求滿足率低,在在智能倉儲的環境應用設置上也相對單一。
可以說,即便物流機器人揀選效率高,但當前物流機器人在中國覺得大部分的倉庫中使用率并不高,哪怕出海的物流機器人廠商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應用也比較少。
換個角度來說,通過對企業物流的需求調節,提升B端使用率實際上也會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當然,在前期,人才的充足也會形成企業的優勢。因為在現實里,與發達國家相比,當前我國高技能人才總量短缺,高端領軍人才匱乏,培養投入總體不足等突出問題依然存在。
雖然目前在基礎的自動化已經相對穩定,但尚未達到主動感知和智能化決策的階段,更多的還是處于人機交互的狀態。
此外,隨著技術進步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加快,傳統的產業工人的職業技能越來越多地融入了新的知識結構、技術技能、工藝方法,集約型增長方式下要求有大量技術工人來操作先進設備。
直白一點來說,當B端覆蓋率提升之時,也是考驗廠商交付能力之時。
不過,最亟需突破的仍然是在減速器、伺服系統、控制器等核心技術上。
因為在火熱的賽道以及龐大的市場面前,只要技術桎梏尚在,極智嘉、??祫撔隆⒑H釀撔碌纫槐妵鴥葟S商仍然會處于輿論和資本市場的聚光燈下。
互聯網的那些事兒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