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流通市場:物流破局
來源:醫藥經濟報
| 2012-04-23 14:14
從國家2005年首次提出“第三方醫藥物流”的說法至今,已有7年。各省終于從過去遮遮掩掩地提出“代儲、待運”的說法,到如今光明正大地提出第三方醫藥物流試點,這是一個進步
去年5月發布的《全國藥品流通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發展第三方醫藥物流”。在此之后,這一領域的被關注程度明顯增加,并得到大力推進。
《規劃綱要》提出,“要推動醫藥物流服務專業化發展,在滿足醫藥物流標準的前提下,有效利用郵政、倉儲等社會物流資源,發展第三方物流。”而大力開展藥品現代物流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四大體系”中“建立健全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的核心環節之一,地方層面紛紛出臺相關措施。
浙江先行
最早關注和支持第三方醫藥物流的浙江一向超前,并一直積極探索推進第三方藥品物流試點工作。浙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日前出臺《浙江省從事第三方藥品物流業務指導原則》(以下簡稱《指導原則》),供省內第三方藥品物流服務企業借鑒參考,以引導藥品流通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據了解,目前浙江省已有浙江英特物流有限公司、浙江華藥物流有限公司兩家企業正式開展第三方藥品物流業務試點工作,還有浙江永升醫藥物流有限公司、華東醫藥供應鏈管理(杭州)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正在籌辦第三方藥品物流業務,該省藥品現代物流發展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
浙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方面表示:為進一步促進藥品流通領域現代物流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推動藥品流通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增強市場競爭力,并確保藥品在物流環節的質量安全,在總結浙江省近年來第三方藥品物流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浙江省局制定出臺了《指導原則》。
據介紹,《指導原則》共分5章37條,遵循藥品管理法等法規、文件的規定,并結合浙江省醫藥物流現狀及“十二五”規劃要求,在機構與人員、設施與設備、信息系統、制度與記錄等方面提出了指導性意見,通過對相關企業開展第三方藥品物流服務進行業務指導,推進全省藥品流通體系現代化。有浙江相關企業人士透露,指導原則相當詳盡,“在硬件上,大到‘倉儲區總建筑面積不少于2萬平方米’、‘陰涼庫面積占儲存區面積的50%以上’,小到‘電動叉車不少于5臺’、‘條碼標簽打印設備不少于4臺’;在軟件上,承擔中藥材、中藥飲片物流業務的企業需1名以上中藥師,承擔疫苗物流業務的企業需2名以上預防醫學及相關專業人員等。”
這一地方性指導原則無疑符合未來第三方醫藥物流發展的趨勢。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醫藥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就指出,我國第三方醫藥物流想要健康、穩定的發展,不僅需要建立一個高效的物流信息平臺,實現
物流管理信息化共享,還要更新現有的儲運物流設備,提升物流服務能力。同時,樹立正確的物流觀念、加強第三方醫藥物流的人才培養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四川試點
在今年3月召開的四川省藥品第三方物流試點工作動員會上,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劉偉德表示,該省將率先在國內開展藥品第三方物流試點工作。
事實上,第三方醫藥物流早已不是新鮮事物,國內已推出第三方醫藥物流試點的省份主要有山東、江蘇、浙江、廣東、湖南、云南、海南、吉林、河北、廣東等。對于四川省的“率先”一說,有專家指出,“從國家2005年首次提出‘第三方醫藥物流’的說法至今,已有7年。各省終于從過去遮遮掩掩地提出‘代儲、待運’的說法,到如今光明正大地提出第三方醫藥物流試點,這是一個進步。”
據了解,目前,四川核定的首批藥品第三方物流服務商一共有5家,分別是四川省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科倫醫藥貿易有限公司、招商局物流集團成都醫藥有限公司、四川九州通科創醫藥有限公司、西部華源醫藥有限公司。四川省相關負責人士表示,“根據試點的結果,5家試點企業里做得不好的也會取消,如果以后有新出現、硬件條件非常好且愿意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的,四川省藥監部門會陸續確認新的第三方物流企業。”
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冷鏈物流分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劉衛戰表示,鼓勵第三方物流將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當前,應大力鼓勵具有規模優勢的企業進入該領域,實現集約化發展,盡快形成完善的服務網絡。只有這樣做,醫藥物流的成本才能逐步降低,藥品的安全性才能得到進一步提高。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