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在單個商品、包裝箱或托盤上的RFID標簽,可以提供供應鏈管理中產品流和信息流的雙向通信,并通過互聯網傳輸從標簽采集到的數據。同條形碼技術相比,RFID技術可以大大削減用來獲取產品信息的人工成本,使供應鏈許多環節操作自動化。隨著智慧物流的應用大發展,RFID將徹底改換物流行業的面貌。
RFID的在線革命
現代物流涉及大量紛繁復雜的產品,其供應鏈結構極其復雜,經常有較大的地域跨度,因此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要求非常高。相關調查數據顯示,一個配送中心每年花在人工清點貨物和掃描條形碼上的時間達11000小時。RFID技術克服了條形碼的這些缺陷,將該過程自動化,為供應鏈提供即時數據。據分析若采用RFID,沃爾瑪每年可以節省83.5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掃描條碼的人力成本。此外,RFID可解決零售業物品脫銷、盜竊及供應鏈被攪亂帶來的損耗,而沃爾瑪每年因盜竊帶來的損失達20億美元。
RFID的特點是利用無線電波來傳送識別信息,不受空間限制,可快速地進行物品追蹤和數據交換。工作時,RFID標簽與“識讀器”的作用距離可達數十米甚至上百米。通過對多種狀態下(高速移動或靜止)的遠距離目標(物體、設備、車輛和人員)進行非接觸式的信息采集,可對其自動識別和自動化管理。由于 RFID技術免除了跟蹤過程中的人工干預,在節省大量人力的同時可極大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對物流和供應鏈管理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RFID無線雙向通信,最大的優點在于非接觸,可實現批量讀取和遠程讀取,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可實現真正的“一物一碼”。這種系統可以大大簡化物品的庫存管理,滿足信息流量不斷增大和信息處理速度不斷提高的需求。
RFID 技術是革命性的,有人稱為“在線革命”,它可將所有物品無線連接到網絡上。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RFID標簽將高速發展,并與條形碼長期共存。RFID標簽和條形碼適用于不同的場合,各具優勢:條形碼適合成本極低的物品,而RFID適合對高速移動或多目標的同時識別環境。
目前,RFID技術在中國的應用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行業,比較成熟的應用有全國鐵路車號識別系統、上海城鐵明珠線控制系統、大連港集裝箱管理。此外,在門禁、車場管理及高速公路收費管理等方面的應用也初具規模。隨著物流業轉型發展的深入開展,RFID將作為主要的技術應用獲得推廣。
高效增長的助推器
今年3月,大連大窯灣港區,緊鄰集裝箱碼頭的大連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三臺四層樓高的軌道式龍門吊下,10余臺集裝箱卡車沿作業線一溜排開,從鐵路車體卸下的集裝箱被龍門吊直接裝上卡車,送往一路之隔的集裝箱碼頭裝船出海。大連中心站自去年7月隨港口航線布局調整開始集裝箱海鐵聯運的作業以來,作業量快速增長,今年前兩個月作業量均超過18000標箱。
如此高效的運作正得益于對RFID的全面采用。作為東北地區鐵路集裝箱唯一的港口型中心站,大連中心站依托先進的基礎設施和設備,通過港口和鐵路的緊密合作,不斷優化調整集裝箱海鐵聯運的作業流程,目前裝車作業基本全部實現港、站直取,卸車作業的直取比例逐步提高,通過港、站之間的整體作業計劃協調,減少了集裝箱落地存儲和再次起吊裝運的過程,隨著作業環節的減少,設備操作量和能耗也得到大幅度的降低,作業效率和能力得到明顯提高。
在作業現場計時,龍門吊將集裝箱從班列上吊起,到穩穩裝上集裝箱卡車,單箱作業時間約兩分鐘,三臺龍門吊同時作業,一整列40尺重箱全部卸完也就一個小時左右。這邊車體剛剛卸空,準備運往東北腹地的集裝箱已經被集卡運到龍門吊下了。中心站負責人介紹,目前循環班列全部在場停留時間在8小時以內,春節期間,中心站最多一天完成到發12列。
雖然作業繁忙,但是現場并沒有多少工作人員。中心站負責人特別介紹了正在使用的無線調度指揮系統:“中心站的設施布局與集裝箱碼頭只一線之隔,在作業信息系統上結合得更加緊密,是無縫鏈接的。”所有作業計劃都通過港口社區系統與客戶、碼頭和鐵路等相關合作方提前編制,共同確定。集卡拖運集裝箱進入中心站與集裝箱碼頭共用的全自動化大門通道后,箱號識別系統自動識別箱號,RFID車號識別系統自動識別車號,驗殘系統對箱體進行檢驗,所有數據在系統內與碼頭、車站、客戶的作業計劃進行核碰,確認后自動放行。同時,作業指令通過無線網絡發送到龍門吊終端,駕駛員遵照指令操作即可,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和準確性。
據了解,大連中心站目前有超過10組車體在長春東、齊齊哈爾、五棵樹、讓湖路、沈陽、哈爾濱等線路循環開行,并隨時對增加的貨運需求協調鐵路相關部門增配運力,確保海鐵聯運貨物隨到隨運。未來,圍繞大連、沈陽、哈爾濱三個中心站,依托大連站將進一步構建輻射東北腹地的鐵路集裝箱網絡,完善連接東北各城市和口岸的集裝箱海鐵聯運通道。
目前,盡管RFID沒有像許多業界觀察家所預測的那樣在物流供應鏈中迅速應用,但隨著標準以及價格限制等因素日趨發展完善,應用的大發展趨勢已日益明朗化。據最新消息,國外已實現每個5美分,國內的最低價格是每個7角人民幣。盡管如此,對大規模推廣來說,RFID標簽和識讀設備的價格仍顯得過高。而價格與規模又是一對矛盾。生產廠商希望通過擴大規模以降低成本,而更多的用戶則在等待價格降低后再進入。雖然業界普遍對RFID技術看好,但真正形成規模,實際投入運營的系統卻不多。研究報告顯示,一個供貨商要滿足沃爾瑪的RFID基本要求,大約需130萬~200萬美元,加上相關的軟硬件設施、集成服務、系統測試及培訓等,每年投入的成本將增加913萬美元。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專家表示,在我國要解決RFID的價格瓶頸,還必須解決標簽和識讀設備的本地化生產問題。目前國內只有兩家公司掌握著核心技術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識讀設備的生產能力,而對于標簽,國內似乎還沒有哪一家可以自主生產。但RFID推廣,可針對我國供應鏈管理的實際情況,應選擇合適的業務,尋找合適切入點和應用模式,盡快開展應用試點,采用“小步快走”的方式取得成效和經驗,并進一步推廣。具體可考慮選擇當前供應鏈管理中迫切需要的應用(如供應鏈全程監控)和適合發揮RFID特點的應用(如食品和藥品質量跟蹤),并以此作為建立RFID軟件基礎架構和檢驗標準的依據。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