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智能交通十二五期間發展現狀及趨勢
來源:中國測控網
| 2013-03-20 10:02
智能交通作為智慧城市整體構造中重要組成部份,對現代都市當中交通“堵易難疏”的現象有著非常積極的作有,我國目前智能交通現狀及十二五期間發展趨勢又是怎樣的呢?
智能交通系統的前身是智能車輛道路系統(IVHS)智能交通系統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電子控制技術以及計算機處理技術等有效地集成運用于整個交通運輸管理體系,而建立起的一種在大范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運輸和管理系統。
其存在的目的,即面對當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發展趨勢,傳統的交通技術和手段已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智能交通系統是交通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是交通事業的一場革命。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傳感技術、計算器技術和系統綜合技術有效的集成和應用,使人、車、路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以新的方式呈現,從而實現實時、準確、高效、安全、節能的目標。
交通安全、交通堵塞及環境污染是困擾當今國際交通領域的三大難題,尤其以交通安全問題最為嚴重。采用智能交通技術提高道路管理水平后,每年僅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就可減少30%以上,并能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效率50%以上。為此,世界各發達國家競相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進行大規模的智能交通技術研究試驗。目前,很多發達國家已從對該系統的研究與測試轉入全面部署階段。智能交通系統將是21世紀交通發展的主流,這一系統可使現有公路使用率提高15%到30%。
同時,隨著傳感器技術、通信技術、GIS技術(地理信息系統)、3S技術(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三種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交通信息的采集經歷了從人工采集到單一的磁性檢測器交通信息采集到多源的多種采集方式組合的交通信息采集的歷史發展過程,同時國內外對交通信息處理研究的逐步深入,統計分析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數據融合技術、并行計算技術等逐步被應用于交通信息的處理中,使得交通信息的處理得到不斷的發展和革新,更加滿足ITS各子系統管理者、用戶的需求。
我國截至2012年8月10日,全國共有19個省市公布了智能交通投資計劃,涉及投資金額高達78.05億元。其中,投資額度最大的是河北省,計劃投入24億元建設“道路動態科技防空工程、交通運輸綜合協調指揮與服務工程”。投資額度最少的廈門市,也計劃1400萬建設“仙岳高架橋智能交通管理系統”。
受到市場關注的智能交通項目還有:北京市投入10億-15億元建設“1700處綜合信號控制系統建設項目”、呼和浩特市投入2.6億元建設“智能交通管理與視頻監控系統”、嘉興市計劃6.15億元進行“智能交通總體建設”、石獅市計劃投入11億元“提升城市交通質量”等。
而受益于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十二五”規劃》、《道路交通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等多項政策扶持,預計未來10年國內智能交通投入將在1820億元之巨。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