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商規模越來越大,未來的發展趨勢必然是播種檢貨法。而播種法,其實是一次次的檢貨任務的安排、規劃、執行的過程。
反思揀貨
其實關于揀貨的討論在業界已經有很多很多,所謂的兩大分類“摘果法”和“播種法”也早已經應用于各個公司的生產運營中。幾乎每個電商業內人士也都清楚,摘果法適用于少量訂單,播種法適用于大批量訂單。
當公司一天也就1000單左右,揀貨員工拿著一疊的發貨單直接進庫揀貨,發貨單上簡單地標著客戶訂單中包括的貨品編號、貨品名稱、數量、貨位號信息。每次揀貨員工都會拿上一撂的發貨單,先行翻看一遍,了解大致都有哪些貨品、哪些貨位后,也不用推車等工具,就直接手拿懷抱,把一堆的貨放到出貨檢驗臺上,再自己逐個按發貨單分開。遇上需要揀的貨很多,無法一次揀完的情況,就會把已經揀出的先行放在檢驗臺上,回頭再揀第二次、第三次。
這種操作方式,既不是摘果,也不是播種,而是兩方面的綜合體。當時這種揀貨員工很厲害,能夠在那么多種貨品中精確地找到所需要的。當時的公司里,能夠做好揀貨的,都是工作時間較長,表現較好的老員工,他們也可以算是庫房中最不可缺少的人。但現在再看時卻覺得,這是由于系統、流程的整體不到位而出現的現象,這導致了揀貨過程中的許多問題。
1. 對熟練員工的依賴度太高
當時庫房一共有4個熟練的揀貨員工,他們同時負責上架和揀貨兩項工作。由于一些原因,三名揀貨員在同一天辭職,導致整個生產過程幾乎中斷,幾乎所有的訂單都無法發出。庫房的幾乎所有工作人員臨時暫停了手中的工作,而全部去揀貨,一直到凌晨才將所有的訂單發出。
對熟練員工依賴度高,就意味著公司存在致命的缺點。
2. 出錯率高
在庫房操作SOP中一般都規定,揀貨員工需要核實貨品無誤后方可揀出。但揀貨員做得很熟練以后,往往比較清楚某一類貨品放在哪里,外觀大致是什么樣的,在揀貨時往往會不作仔細的核對,憑感覺揀貨,很有可能揀錯貨品。另外,多個訂單中包括了同一件貨品,或者一個訂單中包括很多件貨品時,也經常會發生漏揀或者多揀的情況。
3. 效率低
雖然這一揀貨方法看起來簡單,但是它的整體效率其實是偏低的。首先,員工的揀貨路徑實際是自己制定的,其效率不可能達到最優化;其次,前面提到這種揀貨方法的出錯率較高,效率自然低下;第三,每個員工的揀貨任務(手中的那一堆揀貨單)其實是隨機產生的,并沒有經過優化。
4. 限制了公司的發展速度
前面說過,合格的揀貨員工要訓練三個月,這就嚴重限制了揀貨這一環節的產能,尤其是公司的銷售迅速擴大,訂單數量迅猛增多時,揀貨速度跟不上訂單的產生速度,導致了訂單積壓,這又限制了公司的發展。
播種揀貨法
正是由于揀貨過程中,不依靠系統,而以純人工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問題,因此現在的絕大多數公司都熟知摘果法和播種法,并且應用于運營生產。這兩種方法本無優劣之分,但隨著電商規模越來越大,未來的發展趨勢必然是播種法。而播種法,其實是一次次的揀貨任務的安排、規劃、執行的過程。
1. 揀貨任務安排
播種法是將多個訂單集中到一起后,批量揀貨,然后再分揀成單獨的訂單(發貨單)。播種法的最大優勢在于,大量的訂單在集中處理后,在理論上需要揀的貨品會均勻分布于整個庫房中,揀貨時只需要在庫房中完整地走一遍,即可完成整個揀貨的過程。
但這只是理想的情況。首先,貨品會均勻分布的前提是,揀貨批次中的訂單數量足夠大,一個批次的揀貨規模足夠大。但是在運營生產中,往往一個揀貨批次對應于一名揀貨操作員,而操作人員受個人處理能力以及裝載工具的限制,只能處理一定數量的訂單。一般情況下,一個揀貨批次中一般不應超過50個訂單。50個訂單一個批次,很難達到貨品均勻分布,無法達到理想情況。
揀貨批次的安排(即一個揀貨批次中包括哪些訂單),我認為有以下兩點指導原則:
A. 單件貨品訂單單獨處理
單件貨品的訂單在掃描出庫時可以采取與普通訂單不同的方式(具體做法在后面談到掃描出貨時再描述),可以顯著提高掃描出庫速度,因此需要單獨處理;
B. 訂單的大分區,小聚合
播種法的優勢在于聚合,將多個訂單集中在一起處理,揀貨人員只需要經歷一次揀貨路徑,即可完成所有訂單的揀貨。
但是前面講過,由于各種限制,揀貨批次一般限制在50個訂單內,這無法保證貨品在庫房內的隨機均勻分布。反而很有可能出現部分貨品在庫房的一端,而另外的一部分貨品在庫房的另外一端的情況,這樣整個的揀貨路徑則會被拉長,揀貨員工要多走很多的路,影響到了揀貨效率。
揀貨中最為理想的情況是,在一個貨位上完成所有貨品的揀貨,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那在此思路下,把一個貨位的概念替換成一個較小的區域,在這個區域內完成所有訂單的揀貨,其效率也會較高。
因此,將整個庫房分解成數個區域,在分派揀貨批次時,盡量挑選貨品全部位于某一個區域或者相鄰數個區域中的訂單,組成一個揀貨批次。這樣做,也就是在大的分區中實現了小聚合,可以達到提高揀貨效率的目的。
在獲得更多數據支持的情況下,還可以在分配庫存位置的時候,有意識地將顧客同時購買概率較高的數件貨品放置在同一個區域內,這樣會使得“小聚合”更加緊密。
2.揀貨路徑規劃
揀貨路徑的規劃,實際上就是地理信息學中的路徑規劃問題。而在物流庫房中的路徑規劃操作,基于的是貨位信息,貨品的幾何順序可以按照其所在貨位分辨出來,因此也可依據貨位號排序,制定路徑規劃規則(即貨位排序的規則),從而得到揀貨路徑。
當同一貨品在多個貨位上有庫存時,在分配揀貨任務時,往往會比較所有可能的揀貨路徑(前提是所有貨位上的庫存都足夠),再選其中的最優路徑。而當一些貨位上的庫存數量不足時,其計算邏輯會更加復雜,在此不作贅述。
3. 揀貨任務的執行
揀貨任務的執行,即從貨位上揀出貨品的過程,需要注意兩點:所揀貨品正確,貨品數量正確。
操作時,一般是直接由揀貨人員人工處理,但為了操作精確,減少差錯,所有的人工操作都應對應于系統。最理想的方式是使用RF設備逐個掃描條碼,以確認貨品和數量都正確無誤。但逐個掃描時,效率會受影響,因此也有的時候是只掃描一個貨品,以揀驗貨品的正確性,而數量檢查由人工完成。
4. 分揀
播種法在揀貨批次完成后,還需要經過分揀流程,才能將批次揀貨分解成一個個訂單。分揀操作的流程大致是先掃描,然后系統提示與哪個訂單相對應,放到分揀架的哪一格,從系統角度來看沒有什么特殊的。在運營生產中,要多考慮細節:
A. 電腦屏幕顯示的字體要夠大,這樣方便操作人員辯認;
B. 掃描槍最好用架子支起來,可以解放操作人員的一只手,以提高生產效率;
C. 分揀架、揀貨車、操作人員、工作臺的相對位置如何安排,才能既保證效率,又易于批次流轉。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