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本時代來臨!不斷上漲的石油和原材料價格,已經導致許多航空和交通運輸企業虧損嚴重,其他行業也不太樂觀;企業的物流成本變得更加昂貴;高人力成本讓很多外資企業另覓去處,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瀕臨倒閉……降低運營成本,甚至已到了事關生死的地步。那么,優秀的IT手段在其中如何發揮作用?
安利是一家非常善于通過減少中間環節壓縮成本、增加利潤空間的直銷企業,它喜歡嘗試不同新工具和新技術來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譬如安利為它在中國的30多家分公司、200家店鋪和工廠安裝了思科IP電話,最終實現零成本通信。再拿對直銷企業很重要的物流來說,這個成本僅占安利全部經營成本的4.6%,遠遠低于行業水平。
安利在降低物流成本上到底有什么特別的秘訣呢?通過分析我們發現,安利采取的策略主要有三條:把非核心環節外包;倉庫半租半建;核心環節大手筆投入。
倉庫半租半建
在美國,安利倉庫的自動化程度相當高,但在中國,很多現代化的物流設備并沒有被采用。這是因為美國土地和人工成本非常高,而中國這方面的成本卻比較低。兩相權衡,安利棄高就低。
安利2003年啟用的物流中心占地面積4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6000平方米。這樣大的物流中心如果全部自建的話,僅土地和庫房等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就需要數千萬元。因此,安利采取了和另一物業發展商合作的模式,合作方提供土地和庫房,安利租用倉庫并負責內部的設施投入。
如此一來,安利只用1年時間和1500萬元投入,就擁有了面積充足、設備先進的新物流中心。而國內不少企業,在建自己的物流中心時將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基建上,不僅占用了企業大量的周轉資金,而且費時費力,效果并不見得很好。在國內其他城市,安利也盡量采用租借第三方物流公司倉庫的方式。
核心系統大投入
安利在核心系統上從來不吝惜投入。安利單在信息管理系統上就投資了9000多萬,其中主要的部分之一,就是物流、庫存管理系統。這個系統使安利的物流配送運作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成本也因此大大降低。
安利物流系統能將全球各個分公司的存貨數據聯系在一起,各分公司與美國總部直接聯機,詳細儲存每項產品的生產日期、銷售數量、庫存狀態、有效日期、存放位置、銷售價值、成本等數據。有關數據通過數據專線與各批發中心直接聯機,使總部及倉庫能及時了解各地區、各地店鋪的銷售和存貨狀況,并按各店鋪的實際情況及時安排補貨。在倉庫庫存不足時,公司的庫存及生產系統亦會實時安排生產,并預定補給計劃,以避免個別產品出現斷貨情況。
自1998年開始轉型后,安利就大手筆投入對信息化進行改造,每年投入都超過1000萬元。這種大手筆投入既體現了安利的雄厚實力,也是立足其長遠的目標。安利IT系統完全能夠支持每星期100萬訂單的業務量和每年300億元的銷售規模,覆蓋了整個物流供應鏈的各個環節,為物流系統的穩健運行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非核心業務外包
中國從1998年開始嚴厲打擊非法傳銷,這促使安利等很多直銷企業走上轉型之路。安利轉型后采取了“店鋪銷售+雇傭推銷員”的方式,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店鋪承擔著下訂單、顧客數據收集、業績查閱、物流與資金流周轉等任務。而這種業務模式尤其對倉儲物流的要求非常之高。
安利物流儲運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將安利工廠生產的產品及向其他供應商采購的印刷品等,先運送到廣州儲運中心,然后運抵各地的區域倉庫暫時儲存,再根據需求轉運至設在各省市的店鋪,并通過家居送貨或店鋪等銷售渠道推向市場。
但與其他公司不同的是,安利儲運部同時還兼管全國幾百家店鋪的營運、送貨及電話訂貨等服務。因此,物流系統的完善與效率直接影響著整個市場的運作。但由于國內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的專業程度普遍不高,所以,安利決定采用符合現狀的“自有團隊+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的運作模式。
核心業務如庫存控制等由安利統籌管理,實施信息資源最大范圍的共享,使價值鏈發揮最大的效益。而非核心環節,則通過外包形式完成。如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主要由安利的車隊運輸,其他絕大部分貨物運輸都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來承擔。另外,全國幾乎所有的倉庫均為外租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倉庫,而核心業務,如庫存設計、調配指令及儲運中心的主體設施與運作,則由安利團隊統籌管理。
目前已有多家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擔安利的配送業務,安利會派人定期監督和進行市場調查,以評估服務供貨商是否提供有競爭力的價格,并符合公司要求的服務標準。這樣,既能整合第三方物流的資源優勢,與其建立堅固的合作伙伴關系,同時又通過對企業供應鏈的核心環節―管理系統、設施和團隊的掌控,保持安利的自身優勢。
注;物流中心
根據國家標準《物流術語》,將物流中心定義為:“從事物流活動的場所或組織,應基本符合以下要求:主要面向社會服務;物流功能健全;完善的信息網絡;輻射范圍大;少品種、大批量;存儲吞吐能力強;物流業務統一經營管理。”
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產經營企業為集中精力搞好主業,把原來屬于自己處理的物流活動,以合同方式委托給專業物流服務企業,同時通過信息系統與物流企業保持密切聯系,以達到對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種物流運作與管理方式。
物流配送
現代物流實用詞典說“物流配送”是共同化的服務模式,物流配送共同化,包括物流資源利用共同化、物流設施與設備利用共同化、物流管理共同化等等。詳細來說,物流配送是物流活動中一種非單一的業務形式,它與商流、物流、資金流緊密結合,并且主要包括了商流活動、物流活動和資金流活動,可以說它是包括了物流活動中大多數必要因素的一種業務形式。
物流系統
物流系統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流功能單元構成,以完成物流服務為目的的有機集合體。物流系統的“輸入”即指采購、運輸、儲存、流通加工、裝卸、搬運、包裝、銷售、物流信息處理等物流環節所需的勞務、設備、材料、資源等要素,由外部環境向系統提供的過程。 所謂物流系統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里,由所需輸送的物料和包括有關設備、輸送工具、倉儲設備、人員以及通信聯系等若干相互制約的動態要素構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