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在2010年發布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其中提出的大部分目標數據都已經超額完成,比如冷藏車數量、冷庫的建設等,但是冷鏈物流的流通率遠遠沒有達到《規劃》的要求。”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冷鏈委員會(以下簡稱冷鏈委)秘書長秦玉鳴表示。
行業出現“井噴”前兆
據羅蘭貝格戰略咨詢公司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受宏觀政策利好和市場需求推動,中國冷鏈物流行業未來將保持年均25%的高速增長,預計2017年市場規模為4700億元。
據秦玉鳴介紹,國內與冷鏈相關的產業鏈涉及很多企業,從源頭上講有農產品的生產加工企業;第二類是冷鏈物流行業企業,提供冷庫建設、長途運輸、市內配送的服務;第三類是貿易類企業,比如食品代理商和進出口貿易商;第四類是終端企業,包括大量的零售企業、便利店和連鎖餐飲企業;第五類是生鮮電子商務企業;最后是為冷鏈物流企業提供技術裝備的企業,比如冷庫、冷藏車制造商等。
開利運輸冷凍(中國)董事總經理陸景璟表示,該公司于上世紀80年代進入中國市場,受各方面因素制約,前25年的經營情況并不理想。但最近兩年,她切身感受到中國市場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大,甚至出現行業“井噴”前兆。
“一個國家冷鏈物流的發展與人口數量息息相關。目前中國冷鏈物流規模相對需求來說是非常小的,比如每年新增冷藏車數量還不及日本的1/10,近兩年可能會達到1/8,所以說冷鏈物流在中國是一個朝陽產業。”
來自冷鏈委的不完全統計數字也印證了陸景璟的上述觀點:截至2014年,中國國內冷庫總量為7000萬立方米;2013年,國內冷藏車增長2萬臺,與2012年增長量相比,呈現翻倍增長。
有國內巨大的潛在需求作為支撐,冷鏈物流市場可用“藍海”二字形容。“隨著國內經濟水平提高,未來中國中產階級的數量將會逐步超過美國人口,消費水平的提高也會帶動冷鏈物流產業的發展。”秦玉鳴說。
陸景璟表示,看好中國市場,未來開利將擴大在上海的生產線規模,并不斷引進新技術,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投入。據悉,開利(中國)已經在上海設立了全國首家專門針對冷藏車提供修理服務的4S店,以提高售后服務水平。
生鮮電商“最先一公里”
近年來,冷鏈物流通過為生鮮電商提供配送服務而被公眾熟知。1號店、沱沱工社等電子商務企業的崛起為配送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會。然而,除了讓配送企業最為頭疼的“最后一公里”之外,作為冷鏈物流企業要想和“網上超市”進行合作,還必須解決配送產品初始端“最先一公里”的難題。
在今年兩會上,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湖南佳惠集團董事長李小紅提講述了這樣一個案例:湖南省懷化市黃巖高山蔬菜基地,年產無公害、綠色、有機地理認證和進出口檢驗檢疫認證蔬菜近2萬噸,由于缺乏產地預冷、分級、加工、包裝及倉儲等系列冷鏈設施保障,2014年出口量不到500噸,進入超市銷售的腐損率高達35%,生產企業農業合作社處于保本或虧損5%-10%狀態,發展特色農業積極性嚴重受挫。
“生鮮電商這兩年的發展情況實際上是‘看著熱、干著冷’,電商企業目前還沒有實現盈利的,或多或少都存在虧損。1號店、順豐優選、沱沱工社等大部分都是以出售進口食品為主。而國內農產品進入生鮮電商渠道比較少,基本上以本地化銷售為主,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農產品‘最先一公里’的標準化還沒有實現,大部分農產品都是產地粗放型產出,沒有冷鏈保障,運輸過程中的損耗非常大。很多進口的果蔬類產品比國內的還便宜,出現了價格倒掛,因為他們的農產品已經實現了全程的冷鏈標準化,特別是在原產地已經進行了預冷包裝。‘最先一公里’也是生鮮電商以及相關冷鏈企業急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秦玉鳴說。
來源:中國貿易新聞網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