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食品鮮度 看日本食品物流溫度管理怎么做
在日本,曾經發生過多起食品偽裝產地的事件,引起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擔憂,嚴格管控供應鏈成為整個日本社會的呼聲。食品從生產者到消費者手中的整個流通鏈條中,為了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保障食品質量,溫度管理是維持食品鮮度的一個重要途徑。
眾所周知,食品安全需要有效的物流做保障。在日本,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重視在物流過程中的食品安全管理問題,而不少提供食品運輸的物流公司將能提供對應HACCP體系(注1)標準的服務做為宣傳的一大亮點。
對于食品物流而言,保障食品安全的邏輯是從各種細節上保障需要冷凍、冷藏的食品不在常溫中保管和運輸。高效隔熱材料的使用和從流程制度上的防微杜漸,有助于避免由于人為失誤導致的問題。
以日本道原運送公司為例,該公司通過諸如在運輸車輛的輪胎附近安裝可以噴射消毒液的裝置,入庫前對會車輛進行消毒處理,在車輛內部裝有殺菌燈,運輸途中防止細菌滋生等措施,建立了一套適應HACCP標準的殺菌物流系統。而按照HACCP標準執行,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時,也相應的增加設備投資成本。因此,日本物流公司也在試圖尋找降低食品物流成本的方法。
1.溫度管理成主流
食品從生產者到消費者手中的整個流通鏈條中,為了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保障食品質量,溫度管理是維持食品鮮度的一個重要手段。
而不同的食品對溫度的要求各不相同。例如,北海道的“夕張香瓜”要在常溫保存和運輸,可以保證4天的鮮度;巖手縣的“羽后牛”需要在-18℃以下的冷凍條件下保存運輸,可以維持3天的鮮度;東京的斗雞則要求在0~4℃冷藏的狀態下保存和運輸,保鮮時間可以維持在2周左右。
在日本物流行業,有一套自己的溫度標準體系。在運送、保管過程中需要對溫度進行指定的物流,分為冷凍、冷藏、常溫三類,統稱為“3溫度帶”。而在實 際配送中,根據商品的特性有更為精準的溫度劃分,如表1所示,按照更為精細的溫度區間分為加溫品,常溫品,定溫品,C3級~C1級,F1級~F4級等10 種。
目前,少數的日本物流公司可以通過一個運輸車輛來運輸冷凍、冷藏、常溫三類食品,并且將從入庫到物流中心、倉庫內的存管、發貨、配送等全部過程中,商品處于何種溫度環境的數據提供給客戶。
2.降低食品物流成本
從日本企業物流成本占產品銷售額的比重數據來看,2013年,需要通過低溫運輸(冷藏、冷凍)的食品行業,該比重為8.57%排在第二位,而可以常 溫運輸的食品行業比重為6.01%,仍然位列第7。由此可見,食品物流尤其是通過低溫的方式進行溫度管理控制的冷鏈物流,面臨成本偏高的難題。
究其原因,首先,進行低溫運輸的車輛和物流中心需要具備冷凍冷藏設備,且日本的冷鏈運輸一般有自動溫度記錄設備,記錄從預冷到卸貨全過程中車廂內的溫度。
食品物流的必備設備成本很高,且預冷、冷藏、冷凍過程對能源的消耗非常大,能源成本很高,所以如何用較低的成本開發這些設備,以及開發節能型設備是日本物流領域當下關注的課題之一。
其次,阻隔從低溫到高溫過渡的絕熱材料的開發也深受關注,比如通過保冷箱和冷凍劑的使用可以讓冷凍食品在冷藏的環境下保存,減少冷凍費用的消耗,且有助于避免外界溫度對食品本身的影響。
或許,在未來會出現成本低廉、行之有效的保鮮方法。
3.完善食品物流跟蹤系統
在日本,曾經發生過多起食品偽裝產地的事件,引起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擔憂,嚴格管控供應鏈成為整個日本社會的呼聲。一旦食品發生安全問題,如果有暢通的信息跟蹤系統,可以快速了解商品流轉的各個環節,找出問題所在。
而食品跟蹤在日本并沒有完全普及,目前,日本政府強制性要求進行全程流轉跟蹤的食品僅有大米和牛肉,而對于其他的食品,雖然有設立食品跟蹤系統的指導方針,但是從政策和法律層面并不做強制要求。
由于食品跟蹤系統的成本較高,目前在日本只有2成左右的企業實現食品跟蹤。
例如,專門提供食品物流服務的SBS Flec,已經可以實時監測商品在從工廠到批發中心,再到零售店鋪的整個供應鏈,如果發生食品安全等問題,可以快速回收相關商品,減少對消費者的影響。
在物流跟蹤系統的建立方面,具有變革性的一個是應用RFID,即射頻識別。它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是條形碼的無線版本。RFID技術具有條形碼所不具備的防水、防磁、耐高溫、使用壽命長、讀取距離大、標簽上數據可以加密、存儲數據容量更大、存儲信息更改自如等優點。
近幾年,RFID技術是日本物流界大熱的名詞,并對這一下技術給予了很高的期望,因為如果這項應用得到普及,物流行業將發生革命性的變化,但是受到成本原因限制,目前在日本物流領域并沒有完全普及開來。
以已經開始使用該技術的日本富士物流為例,使用了RFID技術的物流將是如下圖所示的情景。RFID技術不僅僅有利于對食品的流轉進行跟蹤,還為物流行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沒有使用該技術之前,富士物流采用的是條碼的方式。
而條碼也是我國國內普遍使用的方式,如果采用條碼的方式,讀取商品信息時需要一個個條碼進行信息讀取,而采用了RFID技術之后,通過IC標簽,一下子就能完成商品信息的讀取,不再需要一個個掃碼。
應用了RFID技術之后,富士物流的盤貨時間大幅縮短,只需要原來的七分之一左右的時間,讓物流作業變得迅速起來,提升了物流中心的運轉效率。
與此同時,富士物流還將RFID技術與機器人技術結合,開發出了盤貨機器人,實現了盤貨的自動化,不僅削減了物流成本,也實現了夜間作業,并且富士物流已經開始研究將這些機器人投入到低溫、高溫、無塵室等比較苛刻的物流環境中,讓機器人可以更廣泛的取代人工作業。
富士物流在給商品貼上IC標簽的同時,也給工作人員貼上了標簽,借此可以實時了解商品和操作人員的動向,提升安全性,防止意外發生。同時,應用了RFID技術以后,對每個商品個體信息的搜集以及了解工程進度,都會變得更加容易,也可以快速向客戶傳遞商品的物流信息。
當然,物流行業對于RFID技術的應用,可以帶來的可能性不僅僅如此,還有更多的活用方式,正在逐步研發的過程中。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