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亮:中聯向環境產業延伸有四大優勢
來源:中聯重科
| 2015-06-23 09:52
在一周之內接連出手,先后拿下意大利領先的環保公司納都勒和已獲25年特許經營權的淮安晨潔,中聯重科加碼環境產業的舉動頗令業界關注。近日,記者就此專訪了中聯重科副總裁、環境產業公司總經理陳培亮先生。
《華夏時報》:請您先介紹一下公司環衛和環境業務的情況。
陳培亮:環衛機械多年來一直保持了2位數以上的增長。我們在國內是明顯的龍頭老大,在清掃設備占據了6成以上的市場份額。現在還是環衛設備制造為主,年產值50億元規模,希望2-3年打造為百億級產業。
《華夏時報》:連續出手收購加碼環境產業,是基于何種考慮?
陳培亮:將環境產業打造成與工程機械并駕齊驅的百億級板塊是公司的戰略目標,也是公司轉型的重要組成。要達成目標,不能光做環衛機械,得靠環境運營。簡單一點說,負責將垃圾掃起來是環衛機械,負責處理好的是環境產業,兩者屬于上下游關系。原來我們主要做的是垃圾清掃收集環節,今后將涵蓋清掃、收集、轉運、處理、運營等全流程業務。目標是達成集技術研發、裝備制造、運營為一體的領先的環境產業公司,未來做到300億、500億,甚至替代工程機械成為公司龍頭板塊都是可以想像的,未來環境裝備會大大超過環衛裝備。
《華夏時報》:為什么選擇了意大利納都勒公司?通常而言,跨國并購失敗的多,成功的少,中聯重科有何對策?
陳培亮:納都勒公司是意大利領先的環保企業,焚燒發電技術、厭氧、好氧技術、污水處理技術及RDF 技術等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在PPP、BT、BOT、BOO等多類型項目運營上有成熟經驗。
環境治理與運營是個復雜行業,要技術系統集成與合成能力才能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我們原來作為一家裝備制造商,最大的挑戰在機械機電液壓之外的微生物處理、化學處理,以及微生物技術和化學處理技術與機械裝備技術的融合。收購納都勒可以彌補短板,而且納都勒還有30個運營項目,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和改善運營過程的管控水平。
從我們公司發展歷史來看,應該說并購是中聯重科的強項。此次收購將有助于實現我們由設備提供商向環境整體方案和投資運營商轉型。我們這種延伸具有4大優勢:一是技術底蘊,公司前身是建機院,多項環衛設備的研發者和技術標準制定者;二是行業熟悉,知名度高,具備良好客戶資源和品牌口碑;三是整合能力突出,海內外并購項目超過10個;四是集團資源共享、資本調配能力強,可以為產業的發展提供足夠支撐。
而且,環境產業作為朝陽產業,政策空間越來越好。美麗鄉村建設、水污染防治、呼吸清新空氣都離不開環境產業,我對此充滿信心。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