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A制造業戰略副總裁Puneet Saxena:論制造業供應鏈的必然發展趨勢
來源:物流技術與應用
| 2015-08-27 10:14
隨著時間的推移,制造網絡逐漸變得越來越復雜,地理位置也越來越分散。一開始,制造商擁有較多的渠道與終端顧客進行聯絡——直銷渠道、零售商、分銷商以及電子商務等。隨著消費者的要求越來越高,需求越來越難以預測,上述各銷售渠道的需求波動也越來越劇烈。汽車、電子消費品、快消品、化工和制藥等行業的制造商都被迫向市場投放更多的新產品以保持和擴大市場份額。
這一前所未有的新品上市步伐加劇了企業內部銷售、設計、制造、營銷和財務等各部門間的不協同狀況,同時也影響了與外部主要供應商的協作關系。隨著外包制造逐漸成為供應鏈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尤其是在電子消費品和高科技行業,與供應鏈相關的風險日益凸顯。
面對這些挑戰,JDA制造業戰略副總裁Puneet Saxena先生認為,卓越的供應鏈市場領導企業都遵循了以下五條核心準則:以客戶為中心;細分供應鏈,提供差異化服務;提升業務敏捷性;驅動端到端的同步以及采用先進的優化方法。
隨著各渠道客戶需求波動不斷加劇,領先的制造商關注的焦點也轉向如何更好地了解終端客戶。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戰略通常會使制造商在市場上持有不同的價值主張,以滿足不同的客戶需求,支持企業目標。要服務于供應鏈不同的細分環節,需要在需求計劃、庫存計劃、生產及配送計劃等方面進行不同配置,才能獲得巨大效益。
業務敏捷性的本質在于企業能夠快速、有效地響應內外部的變化,如特定渠道的需求變化,供應端的變化將在多久后反映在庫存計劃、主生產計劃、工廠計劃和配送計劃中,如果供應商出現拖延或中斷,制造商能夠多快確定可能對業務造成的影響并制定緩釋方案等系列問題。
供應鏈管理包含諸多專業規則,從需求預測到相應的供應尋源,并生成最優采購計劃等。這些規則跨越了銷售、市場、生產運營、采購、工程及財務等各職能部門,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保持企業內外部主要相關人員與最新業務計劃同步便顯得日益重要。過去幾十年的發展,優化技術已經相當普及和易用,極大地幫助了制造企業終端用戶實現真正效益。眾多領先制造商已經認識到供應鏈對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大意義,紛紛在供應鏈技能培訓方面進行投資,例如進行內部培訓或參加大學項目等,決策支持系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能夠協助部署上述核心原則,實現精益供應鏈。如何簡化供應鏈系統的部署和使用是人們長期關注的焦點。此外,云計算的出現也顯著降低了部署高級計劃和排程系統的難度,大幅加快了部署進度。
盡管制造業管理的必然趨勢已經清晰地從工廠優化發展到建立端到端的全球卓越供應鏈,但企業的盈利性依然是重要的發展驅動因素。對于供應鏈專業人員而言,只有那些以客戶為中心、通過供應鏈細分并借助端到端同步和高級優化來推動業務敏捷性的企業,才能最終獲得成功。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