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一周,就有藍犀牛、運東西、貨車幫等幾家貨運公司完成了以億元計數的融資;2015年7月3日,德邦物流在發布的招股書中顯示德邦擬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大家都在叫嚷著資本寒冬和拿錢快跑的時候,物流行業以不緊不慢的速度摸索著變革升級。
從配送需要企業自己招聘人員到社會化眾包,從以人為配送樞紐到近年流行的車貨匹配,由同城到大宗,物流轉型的每步實際上都在本著降低經濟運行成本的目而進行。
但目前在大宗運輸行業內一個普遍問題是,企業主希望降低成本,物流公司想著賺錢,跑運輸的司機常常空車,三方糾纏的背后也有句話叫“有貨不怕沒車”。帶著對大宗物流的一些困惑,億歐網采訪了傳統物流出身、有多年技術背景的小牛物流創始人。
以大宗為切入點,小牛物流做了什么?
大宗商品通常指能進入流通領域但不進入零售環節,具有商品屬性,用于工農業生產與消費使用的大批量買賣的物質商品,如鋼鐵煤礦、農產品等能源商品、基礎原材料和農副產品。
而簡單來說小牛物流采用公水聯運的方式,服務大宗生產資料運輸并在嘗試進入更多行業。小牛物流通過車貨匹配等手段來降低物流成本,產品分為找車、找貨、企業三個版本,用戶分別能夠發布新的貨源、實時匹配貨源推送、打造自己的車隊。據悉,其主體上海達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2015年3月24日成立,創始人楊少梁曾于淮礦物流任首席信息官。
楊少梁向億歐網透露,西本新干線股份有限公司為小牛物流的天使投資方,而西本新干線由央企“中鐵物資”和民營鋼鐵供應商“西本鋼鐵”共同組建。
想做車貨匹配?前提在于有貨
在這個領域中,同類公司會派出大量地推人員,地推的任務是說服貨車司機裝配其公司的車貨匹配APP。但據億歐網了解,在司機當中,地推是個并不受歡迎的角色,因為安裝APP不意味著司機能接到貨,而這一系列問題恰好避開了車貨匹配的核心——有貨可運。
在楊少梁看來,小牛物流是個不需要“鋪人”的公司,目前團隊只有20多人。和很多通過地推、通過交易大廳的廣告讓貨車司機熟悉自己的車貨匹配產品不同,小牛物流直接通過企業洽談合作,再打入司機當中。而這層邏輯的背后正是“有貨不怕沒車”。
事實上,對于傳統企業,一旦敲定物流公司就很少再有變化,因為企業之間需要諸多部門協同,由變動產生的成本很高。而大企業內部自有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統,ERP系統和小牛物流的TMS(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系統對接,不需要人工涉入就能完成交付,這對企業主來說無疑省時省力。
傳統企業在互聯網化的過程中通常有自我研發和合作兩條路,自己打磨容易困于舊有思維;而合作時企業既希望對方能將成本拉低,又希望服務水平能不低于傳統車隊。
小牛物流整合社會化車輛,通過實時調度降低了貨車的空置率。在2016年年前,楊少梁的目標是要談下至少10家合作企業。
降低運輸成本?線下資源很重要
通常在行業內,需要企業主、物流公司、司機三方的協調調度。從企業主角度來看,需要的是透明的物流管理;在物流公司和司機之間,管控又常常是動態的;物流公司在企業主與司機間肩負著墊資、開票以及承擔風險的角色。
對于小牛物流來說,將傳統意義上的物流公司取代,讓貨主或企業主直接和司機聯系,在需求發布后,由司機進行競價。楊少梁告訴億歐網,這種方式能使企業的成本降低10%-12%。
如何攻克這些卡在轉型檔口的企業主?這時線下資源、經驗、團隊運營能力的優勢就顯現出來。沒有長期的積累和理解,很難獲取大量用戶并快速進行地域擴張。Offline to Online的模式逐漸被人認可,同時也讓深諳線下物流運作的楊少梁在創業過程中搶得了機會。
楊少梁表示小牛物流從成立至今,已經簽約5400萬噸的鋼鐵及原輔料物流運輸服務協議,如果按一輛卡車裝載量40噸計算,大約能裝135萬臺車,而這相當于4-5家小型民營鋼廠的年產量。
目前,小牛物流的重點服務區域在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
大宗物流?行業里從來不缺機會
前面說到大宗的定義,大宗通常2B,合作一旦建立就意味著有了穩定的輸入輸出。有了貨物的供給也等于有了車、貨正常流轉的前提,這無疑是大宗的一項天然優勢。
2014年起,物流和互聯網創業的曝光率走高。不過與多數互聯網創業不同,從重物流的角度講,如90后的年輕一代并不受歡迎。楊少梁的認知是,在2C的營銷上年輕人會更活躍,但偏重的物流還是需要經驗更豐富的人來研磨。
在物流運輸中,有一種觀點叫“物流冰山說”,即只計算出外部運輸和倉庫企業的費用,而忽視了基礎設施建設費用和企業自身的運輸、管理等費用。車貨匹配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對降低成本的渴求。
物流行業的變革無疑刺激到不少傳統企業,但楊少梁對億歐網表示,在談合作的過程中,企業主往往因為固有思維的局限對互聯網公司敬而遠之,而如果以物流公司來定位自己,交流起來則會更容易些。
物流可以說是構架起如生鮮、零售等很多行業的基礎,價格浮動牽動的不僅僅是周邊領域。對于物流人來說,責任或許和冰山一樣,很多時候是看不到的。從互聯網介入之后,行業升級一直沒有停過,早期進入的企業雖然風生水起,但并不意味著行業缺少新的機會,畢竟生態的建立需要更多人的推進。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