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記者從重慶市商委獲悉,重慶市正大力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深化商品交易市場供給側改革。目前,全市通過控制市場規模過剩、提升市場運營效率、更新市場經營業態等措施,初步遏制住了商品交易市場盲目投資、粗放擴張的勢頭。
去庫存
主城不再布局大規模交易市場
去年以來,不少市民發現,主城不少專業市場都在進行調整,如晉愉·奧特萊斯、西部紙制品博覽交易中心、赫乾鑫邦鋼材城等相繼關停。
市商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供給側改革的第一點,便是去庫存,控制市場規模過剩。根據安排,全市將對明顯過剩的六大行業市場規模進行總量控制,到2020年,汽摩配件、小商品、家居建材、農副產品、鋼材、五金機電規模,分別控制在1000萬平方米、1200萬平方米、1400萬平方米、800萬平方米、700萬平方米、600萬平方米以內。
除了控制總量,還要放緩增量。按照規劃,重慶市將嚴格執行商品交易市場指導目錄,主城九區和江津雙福原則上不再布局大型商品交易市場,一旦要新建、續建大型商品交易市場,必須進行聽證約談。數據顯示,當前全市在建項目數量、占地規模較往年分別減少39個、7798畝,減幅分別達30%、23%;擬建大型市場23個,且主要集中在渝東北、渝東南,占地面積、規劃建筑面積分別是在建市場的17.83%、10.58%,增速明顯放緩。
此外,對已有市場,重慶市還將采用市場手段,降低市場空置率、閑置率,提高市場經營效率,如將引導奧捷五金機電城與贛江五金機電城開展戰略合作,共建白市驛千億級五金機電專業市場等。
降成本
引導主城市場外遷發展
提升市場運行效率,降低成本,是重慶市商貿領域供給側改革的“第二招”。
根據安排,今年重慶市將引導主城在內的都市功能核心區市場,逐步淘汰落后的商業業態,實現整體搬遷或者功能分離外遷。“目前,巨龍鋼材、恒冠鋼材等市場實現整體搬遷,綠云石都、龍文綱材等市場外遷工作也穩步推進。下一步,將重點推進朝天門綜合交易市場業態調整,堅決淘汰倉儲、物流、批發等業態,新重慶、銀星等市場向電子商務、商品展示轉型,在外環建設倉儲配送中心。”市商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與此同時,重慶市還鼓勵市場改變“圈地建市”、盲目求大等粗放式擴張方式,通過資本運營和品牌輸出,形成連鎖市場、品牌市場。目前億聯、五洲、義烏、紅星美凱龍、建瑪特等品牌市場均已向區縣延伸。
在物流方面,重慶市則將圍繞“三基地三港區”國家級核心物流樞紐,布局打造南彭、迎龍、雙福等七大市場集群,引導市場建設標準化、數字化、智能化倉儲物流設施。目前,各市場正加速物流建設,如潼南燈具城就已自建物流專線32條,以物流駐點的形式覆蓋周邊省市的上萬家商戶。
補短板
“互聯網+”引領消費新方式
在“互聯網+”發展大潮下,當前重慶市各類市場紛紛觸網。如蘇寧易購入駐德恒商貿物流城,菜園壩水果市場打造香滿圓電商平臺,和潤汽摩城建設重慶市跨境電子商務(汽摩)產業園,龍文鋼材市場搭建重慶金屬材料電子商務平臺,菜園壩外灘摩配市場建立電子交易所等,均實現了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
同時,一大批智慧市場也正在興起。如盤溪水產品綜合批發市場,去年推出“漁人灣”碼頭智慧市場信息化運營項目,開發“漁人灣”碼頭食材文化中心APP應用,打造以海鮮銷售為主題的體驗式商業休閑中心。
“智慧市場主要通過運用信息化技術,推行WIFI全覆蓋,移動終端便捷入網,以逐步實現數據獲取、商品銷售、物流配送、市場管理智慧化,從而更新市場業態、提高市場效率。”市商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除發展互聯網消費,重慶市還將支持市場改變“賣鋪、收租”的傳統營運方式,轉而深化融資、檢測等增值服務。當前,市內部分市場已開始嘗試轉型,如奧捷五金機電城與上海市工具工業研究所聯建了重慶首個國家級五金標準化檢測中心;雙福農貿城建設電子結算系統,打造西部農產品價格形成中心,形成大量資金沉淀;攀寶、重鐵巨龍等市場推出鋼材深加工服務等。
“此外,重慶市還將培育產地市場,依托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延伸批發市場鏈條,以產業發展促進市場興旺,以市場繁榮帶動產業升級。”上述負責人說。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