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新進行時:新基建重構新時代
近年來,新名詞紛至沓來,讓人眼花繚亂。新零售、新技術、新制造、新能源、新物流、新時代 新金融、新物流、新通路、新經濟、新時代……。最近又提出了新基建,到底新在何處?
為什么現在把產業、企業、社會形態等各類要素,都統一以“新”冠之?是無聊之舉?是喜歡整新名詞?是才盡詞窮?還是確有必要?
本專題的上一篇文章:【物流】王繼祥:什么是新基建本質?物流是如何成為新基礎設施的?中我們講到,新基建本質是“智慧基建”,新基建讓基礎設施升維,增加了“智慧的維度”。隨著新的智慧基礎設施的建設,經濟社會已經更換了新的底盤支撐,社會形態都需要在新的基礎設施上重構,這個重構的過程是推動創新物種大爆發的過程。
在新的基礎設施上重構經濟、社會、行業、企業、個人……,推動了大變革與大創新,催生了新零售、新制造、新能源、新技術、新金融等等無數個“新”。其實,其實如果能夠準確地用概念概括當前的變革帶來的各類現象,我是反對用“新XX”來概括的。因為新是相對概念,比如二十年后再看今天稱之為的新零售,二十年后再看還是新零售嗎?
但是,由于“新”是社會形態重構中呈現的基本特征,目前這些“新”的特征正在重構中、變動中、創新中,重構出來的零售、技術、制造、流通、金融等到底是什么模式?是什么樣子?大家都看不清楚,也不可能有相對完整的概括與描述,雖然有很多人致力于對各類“新”進行定義,但由于創新正在進行時,任何定義與描述都是盲人摸象,有的定義可能描述了象尾巴,有的定義可能描述了大象身體,有的定義可能描述了象牙,與其盲人摸象的去概括定義,不如一“新”了之。
創新進行時具有不確定性,一新了之確有必要。比如:當提出新零售的阿里巴巴致力于線上與線下融合,將新零售聚焦點放在線下,以盒馬鮮生作為新零售范本大力推進的時候。沒想到的是拼多多黃崢,借助阿里巴巴搭建的物流基礎設施(三通一達)和騰訊搭建的信息基礎設施(社交流量),重構了拼多多的新零售業態,實現快速發展和迅速崛起,能說拼多多不是新零售嗎?
在拼多多之前,各位大佬都意識到C2B(消費者到企業)將是未來零售發展新趨勢,提出了“個性化定制”等商業模式,但是個性化小批量需求到企業層面,一定難以通過大生產提升效率,市場需求難以放大,總是小眾。而中國制造業高速發展,產品生產加工能力世界第一,我們能生產出質量很好的產品,但沒有品牌,只能為世界大品牌代工。如何讓社會大眾也享受到中國生產制造能力帶來的紅利?拼多多利用信息基礎設施的社交流量聚集整合C端需求,把小需求變大需求,對接中國眾多為品牌商加工制造品形成的生產能力,實現了“拼工廠”的批量化生產;同時利用三通一達等物流基礎設施,實現企業售出的產品配送到消費者的連接(P2C),這就是在新基建上重構的新零售業態啊。今后還可以拼物流、拼供應鏈吧。
再以最近殺入電商領域的美團為例,利用自己即時配送體系的新基礎設施,服務本地商業門店,實現本地門店與消費者的直接連接,發展實物電商,實現網購的半小時配送到家。這樣就把本地所有商品門店都做為了自己的前置倉,把本地門店都搬到了自己的電商平臺,這種在新基礎設施基礎上重構電商新模式,實現本地電商的創新,不也是新的零售業態嗎?在這個業態上,不僅可以實現門店到消費者連接,還可以實現門店到門店連接,發展門店調撥業務。這種電商,把傳統的連鎖、超市、商場傳統的零售體系都作為自己本地電商的后臺,如果這個創新進展順利,會不會今后從本地延伸,借助本地消費大數據,為各門店提供供應鏈整合等服務?
總之,在新基礎設施上重構新業態的創新正在進行時,一切都有可能,新事物將層出不窮。
二、什么是傳統基礎設施,驅動新基礎設施變革的動力是什么?
基礎設施是現代經濟社會的底層支撐系統,現代社會經濟體系架構在基礎設施之上。了解基礎設施變革,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傳統的基礎設施,新基礎設施有了那些新變革。
傳統的基礎設施是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于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它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一般物質條件,是國民經濟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根據定義,傳統概念的基礎設施指的是水利、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等物質工程設施。
我們知道,隨著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基礎設施開始軟硬結合、虛實一體,向智能化、網絡化方向發展,推動了互聯網與物流成為了新時代經濟社會的基礎支撐,成了新的基礎設施。關于智慧物流如何成為新的基礎設施上篇文章(【物流】王繼祥:什么是新基建本質?物流是如何成為新基礎設施的?)已有詳細分析,今天重點分析以互聯網為基礎的信息網絡是如何成為基礎設施的。
互聯網成為基礎設施經歷了如下幾個發展階段:
1、信息互聯網時代:以互聯網為特征的信息網絡一開始是信息傳輸的技術手段,局限于信息產業范疇,傳統行業借助互聯網促進信息溝通,推動信息化建設。
2、銷售互聯網時代:互聯網進入商貿流通領域,推動了商流與信息流融合,產生了電子商務變革,進入了銷售互聯網時代。
電子商務的變革影響巨大,促進了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商貿領域應用和發展,但銷售互聯網變革仍處于虛擬數據空間。
3、物流互聯網發展:電子商務交易的完成需要進入實體世界,通過物流完成實物交易。物聯網技術推動了互聯網與物流網實現虛實融合,推動了物流互聯網發展;
4、產業互聯網發展:互聯網的邊界通過物流向下游延伸,鏈接了門店、商超、社區,推動了線上與線下銷售融合,出現新零售變革;互聯網邊界向上游制造業延伸,出現產業互聯網變革,推動新制造變革,推動全球智能制造發展;
5、信息網絡成為基礎設施:互聯網落地,推動了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在互聯網中集成應用,互聯網成為經濟社會底層的操作系統,推動了新時代虛實結合的智慧基礎設施網絡化發展。
商務部特聘物流專家、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副會長
王繼祥 男,1963 年 5 月生,河北豐南人,教授 / 研究員,商務部特聘物流專家。現任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副會長、北京易流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華夏物聯網研究中心主任、《物流技術與應用》雜志常務副主編。
主要社會兼職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物聯網專業特聘教授、山東財經大學物流專業兼職教授、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專業委員會物流領域組長、北京車聯網產業聯盟副理事長、中國物流學會常務理事等。
王繼祥是中國軟科學學會、中國生產力學會、中國金屬學會的高級會員。共發表各類研究論文 90 多篇,完成各項研究報告與咨詢報告 60 多篇,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冶金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等各項獎勵 30 多次,有四項成果通過部級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