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應急應該蘊含在常態之中,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專門應急物流系統,常態化的物流網絡完善了,信息系統先進了,每年迭代進步了,事件爆發可以立即切換到應急狀態,把應急態蘊含在常態體系中磨煉與發展,遠比獨立建立應急物流體系重要。
制造業供應鏈的布局同樣如此。假設美國通過疫情沖擊,感受到口罩生產都變成了戰略保障,應該不惜代價將產業鏈布局在國內,以后疫情爆發不再受制于人。于是在美國大量布局口罩生產廠,將口罩廠搬到美國。但由于沒有需求,生產能力大量閑置,人工費用等高昂,讓口罩生產成本很高,作為戰略與應急是可以不考慮成本,但是常態情況下能堅持兩年嗎,能堅持兩年還能堅持三年嗎?如果十幾年沒有應急態還能堅持嗎?
應急態是不常有的,如果把應急態當成常態考慮是不正常的。從常態的思維角度上,世界制造業產業鏈的布局一定要遵循經濟規律,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我們考慮未來中國產業鏈會不會搬走,應該從常態思維角度去考慮,而不是應急態。因此,未來真正決定產業鏈布局的,不是應急態,是常態。
應對中國制造業產業鏈搬遷問題,我們要考慮的是影響產業鏈搬遷的常態化要素,要解決的是我們存在的常態化的問題和短板,因為受勞動力成本上升及貿易戰影響,美國公司有搬離中國趨勢,決定的因素還是常態因素。
疫情沖擊讓很多原來制造業強國感受到了供應鏈斷鏈的沖擊,一些制造強國卻不能保障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等防疫物資生產;甚至醫藥大國藥品原料70%以上需要中國供應,感覺教訓很深,印象深刻,腦袋一熱,就想當然的要制定一些促進產業鏈回歸政策。對這種應急狀態下的應急政策的影響不必太在意。如果我們把根本問題解決了,把常態問題解決了,應急狀態下的鼓噪就不值一提了。疫情不是年年有啊。
商務部特聘物流專家、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副會長
王繼祥 男,1963 年 5 月生,河北豐南人,教授 / 研究員,商務部特聘物流專家。現任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副會長、北京易流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華夏物聯網研究中心主任、《物流技術與應用》雜志常務副主編。
主要社會兼職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物聯網專業特聘教授、山東財經大學物流專業兼職教授、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專業委員會物流領域組長、北京車聯網產業聯盟副理事長、中國物流學會常務理事等。
王繼祥是中國軟科學學會、中國生產力學會、中國金屬學會的高級會員。共發表各類研究論文 90 多篇,完成各項研究報告與咨詢報告 60 多篇,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冶金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等各項獎勵 30 多次,有四項成果通過部級鑒定。